类似于前几年的“指纹&人脸解锁”、“多摄像头”、“全面屏”等概念,卫星通信功能有望开启通信及消费电子的全新发展和竞争序幕。不过目前而言,卫星通信仍是5G 蜂窝网络的补充,并非替代。华为Mate 60 的新功能将卫星通信带入了普通消费电子领域,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华为新品引领卫星通信热潮。8 月29 日,华为Mate 60 系列手机发布,除了万众瞩目的自研国产5G 芯片以外,Mate 60 支持的卫星消息、Pro 版支持的卫星电话功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华为新品支持卫星通话,代表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
卫星通信中军:运营商。当前只有中国电信开通了“天通”卫星套餐;中国移动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 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我们认为,NR-NTN 可以看作未来移动通信“空天地融合”的演进方向,而这也是6G 的演进方向,也是运营商着力布局NR-NTN 的重要原因。卫星通信核心技术的研发,也需要庞大体量的“国家队”作为主导来推进,三大运营商有望在未来的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中扮演行业中流砥柱的作用。
卫星通信核心:卫星系统。我们认为,卫星通信真正的关键技术在于卫星,若卫星技术不支持,终端技术难以发展。国外,Starlink 这类商业卫星公司可以提供手机直连卫星的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Lynk Global、AST SpaceMobile 的窄带卫星已实现商业化运营;国内,目前投入运营的是“天通一号”窄带卫星,中星、虹云、鸿雁系列低轨宽带卫星。
卫星通信重要产业链:1)核心网:卫星通信核心网是卫星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高轨窄带卫星和低轨宽带卫星两种方案。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
2)收发芯片和终端:卫星通信有望普及化,通信终端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发展序幕,芯片、终端市场迎蓝海。今年年初,中国信通院相关负责人认为,到2027 年,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0.2 亿美元,而在2020 年,这一规模为4.5794 亿美元,占全球卫星通信终端市场规模的8.54%。我们认为,类似于前几年的“指纹&人脸解锁”、“多摄像头”、“全面屏”等概念,卫星通信功能有望开启消费电子的全新发展和竞争序幕。而近期华为新品的发布,有望加速卫星通信普及进程,带动相关产业链走出下行周期。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菲菱科思、恒为科技、工业富联、寒武纪、震有科技。云算力:光环新网、奥飞数据、数据港、润泽科技、科华数据。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佳力图。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初灵信息、龙宇股份、网宿科技、佳讯飞鸿。算力租赁:恒为科技、中贝通信、云赛智联、三大运营商、云算力商。卫星通信:三大运营商、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BOSS 系统:亚信科技、天源迪科、东方国信。
风险提示:AI 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